【贾存利】北大回忆

八零年考进北大学习物理
科学家的理想貌似接上了地气
四大力学名不虚传着实费力
头天开点窍隔日又云里雾里

42楼到物理楼是校园最长距离
谁有辆自行车就像今天有私人飞机
食堂饭菜总不够吃只因大师傅轻男重女
晚自习占座位不靠哥们义气就得靠运气

图书馆阅览室宽敞明亮是块宝地
但面对女神而坐集中精力真不容易
碰到她的脚是无意也是有意
对不起换来微笑和没有关系

借书员吊着脸似乎人人都欠他一笔
表填了N遍总说书已被借出去
他这份工作的确有些单调乏味
可毛馆员当年都愿干你咋还不服气

每周的政治学习空洞过时但难以躲避
理论上可选文科课程但偷听更切实际
诺奖大师深入浅出红学家点到为止
围棋手不善言辞但五连赢日本他最牛逼

夏日的游泳池煮饺子一般也乐此不彼
冬天的未名湖初次滑冰摔得爬不起
五四踢足球尘土飞扬不知啥是草皮
二体学网球没线没网子照样着迷

有一年未名湖水被抽干要去污泥
意外的是网上一条六七十斤的大锦鲤
眼见平板车拉着她往学二食堂去
石舫边的翻尾鱼从此代表了她的就义

比湖光更诱人的是学五的舞曲
多少次路过满心向往但缺乏勇气
班里组织出游囊中羞涩不去又可惜
还好香山景美价廉圆明园废墟was free (不收费)

新学期分享同学特产不知道客气
成都酱菜银川西瓜黄岩蜜桔
三十余载一晃而过难忘青春记忆
美丽的燕园常在梦中包括那条牺牲的鱼

(贾存利, 原作于2015年5月3日,有感于北大117周年校庆。所附视频摄于纽约北大校友会的校庆聚会,也是北大大纽约未名诗社年度朗诵会,5月9日于纽约中央公园。感谢朱阳录像!)

【邱子强】梦回珠穆朗玛

【作者按】非常感谢组委做出的巨大工作。这次聚会非常开心,无论是大家畅谈,还是一起游校园,还有最后的打球比赛,都让我感触良多,会留下一辈子的记忆。我现也为物理80博客贡献一篇拙文,是几年前写的珠峰记,曾匿名发在一户外网上。现在末尾加上照片视频链接。

【编者按】讷于言,敏于行,真君子也。

梦回珠穆朗玛

 “脚跨世界之巅,一只脚在中国境内,另一只脚在尼泊尔境内。我抹去氧气面罩上的冰,然后紧抱着双肩以抵御寒风,茫然凝视着广袤无垠的中国西藏。我的反应有些迟钝,只觉得脚下绵延的大地是如此壮美。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都憧憬着这一刻的到来,憧憬着这一刻的豪情满怀。然而现在,我真的站在这里,站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上,却提不起一点力气来感慨抒怀。”这是《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的开场白。许多年前读此书时,我就冥想着作者所描述的场景和感受。2005年站在珠峰脚下时,我又为珠峰的雄伟壮丽所震撼。此后难以忘怀,终于在2009年春随罗塞尔登山队从尼泊尔攀登了珠穆朗玛峰。

走向神山

去珠峰要先从加德满都飞到一个叫卢克拉的小山村,然后向北徒步八、九天才能到达。大约五千万年前,北漂的印度板块就是在这里撞到并插入亚洲板块,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地在撞击地带陡然从海平面升到世界之巅,旖旎的风光像仙境般的如梦如幻。徒步头几天,山路在林壑间蜿蜒曲折,头顶是挺拔的雪山,脚下是幽幽的峡谷。大片的白云像缎子一样闪着亮光,凌空的落瀑像飞虹般的洒向谷底。海拔5000米以上,四周只剩下石头与冰雪。珠峰南坡的雪山和北坡看到的很不一样。雪山一般都是拔地而起的,像刀一样地直刺青天。

在这段路程的最后一段,两旁渐渐出现了一座座玛尼堆,那是攀登珠峰遇难者的石冢。在一个小山村旁的一个山坡上,我找到了霍尔(Robert Hall)的石冢。霍尔是1996年珠峰著名山难中的两个领队之一。当年山顶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风雪于一夜之间夺去了几位登山者的生命。霍尔因不肯丢弃他的队员而留在了山上,最终在南峰顶遇难。霍尔石冢面对雪山伫立着,几米以外是遇难队员的另一座石冢,两座石冢由一条彩旗连接。周围没有人,也没有喧嚣。只有太阳从云间射出一束束光芒,寂静无声地照向大地。

珠峰大本营海拔5300米,建在山谷的尽头。谷底是条十几公里长的冰川,冰川里是成千上万的冰塔。早上阳光明媚,彩旗在微风中轻抚着道道晨光,冰川在山影里泛出淡淡的幽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整个世界就像是一幅透明的水彩画。白天营地里人来人往,热闹异常,队员们或读书,或聊天,充分享受着高原的阳光。而当夕阳西下,日照金山,山谷下方就会涌上大团的云雾,瞬息之间令气温骤降,暮色降临。我特别喜欢喜马拉雅山的夜色。月亮升起前,四周黒虚虚的,伸手不见五指。伫立在黑夜之中,望着天上的寒星点点,听着谷中的隆隆冰崩,很容易让人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顶峰之路

南坡的登顶路线从下到上分为四段:(一)昆布冰瀑(二)西冰斗(三)洛子面(四)南山脊。若想对这条路线有个感性认识,最好的办法是逆着攀登路线从上到下对珠峰南坡的地形有个了解。珠峰峰顶象金字塔一样共向外伸出三条山脊,其中向南伸出的叫南山脊,这是攀登路线中的第四段。南山脊与南面比邻的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海拔8516米)在海拨7950米处相接,形成一块马鞍形的平地,叫南坳。仿佛商量好似的,珠峰与洛子峰平行向西各自伸出一条几公里长七千多米高的山脊:珠峰西面的叫西肩,洛子峰西面的叫努子峰。于是夹在西肩与努子峰之间形成了一个东西走向的狭长山谷。山谷东端(海拔6400米)止于南坳正下方,两者之间的冰壁叫洛子面,是攀登路线中的第三段。山谷本身叫西冰斗,是攀登路线中的第二段。在西冰斗的西端(海拔6100米),山谷突然变窄下垂,形成一个800米落差的断坡,直落到谷底的珠峰大本营,这段断坡叫昆布冰瀑,也是攀登路线中的第一段。

昆布冰瀑是珠峰攀登史上夺去最多生命的路段。千万年来,西肩、洛子峰、与努子峰上的冰雪最终都会聚到西冰斗,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缓慢西移,挤入狭窄的昆布冰瀑,再落下800米后注入昆布冰川。这是一段活的冰瀑,每天下移一米左右。上百米厚的冰层在这里断裂,坍塌,变得支离破碎。深不见底的冰裂缝纵横交错,大到房子般的冰块东倒西斜。在冰瀑中蠕行的登山者,随时都要提防可能突然开启的冰缝和崩塌的冰塔。如果说对付冰缝和冰塔已让人头疼不已了,那高高悬在冰瀑两侧的浮冰才最令人恐怖。浮冰几十米厚,像斑驳的墙皮一样挂在上千米高的西肩和努子峰上。哪天随便掉下一块,上千吨重的冰层很快就会在岩壁上摔成齑粉,形成雪崩,然后重重地砸向昆布冰瀑。如果这时恰好走在其中被砸到,那绝无生还的可能。为了降低被砸中的几率,我们一般选择在冰块相对稳定的半夜快速通过。

我永远忘不了5月7日那一天。那天上午十一点左右,西肩突然发生了这季最大的一起冰雪崩。轰鸣的雪崩雷霆万钧,从千米之上滚滚而下,瞬间就砸向了昆布冰瀑。雪崩落地后扬起的雪尘经久不散,像朵盛开的白莲花覆盖了整个冰瀑。不久对讲机传来急促的呼救声,原来有三名队员在雪崩区失去了联系。所有的队伍马上行动起来,我们队也派出了6名精干的夏尔巴前往营救。从高倍望远镜中,我们看到营救人员从冰缝里救出了两名受伤队员,却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名夏尔巴。人们最后只找到了他被雪崩打掉的背包和一只靴子,而这名夏尔巴却被永远埋在了昆布冰瀑。那天晚上天气很冷,大家都默不作声地早早返回了各自的帐篷。帐外凛冽的寒风撕扯着乌云,惨白的月光不时透出云层照耀着雪山。我缩在睡袋里思绪起伏,一遍遍地看着相机里的雪崩录像。那绽开的白莲花是如此美丽,美丽得让人凄凉,教我不能相信就是它在瞬息之间吞噬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触及巅峰

登珠峰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首先要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三次上下山的拉练,让身体适应高海拔的环境;然后耐心地等待好天气;最后从大本营出发用五天时间登顶。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地球表面会形成冬季由大陆刮向海洋和夏季由海洋刮向大陆的季候风。在8000米高空,强劲的季候风一般不适合登山。只有春秋两季在季候风转向时,高空才会短暂出现风力较小的几天。而喜马拉雅山的登顶就是在这个短暂的时间窗口中完成的。毫无疑问,能否准确地抓住这个窗口是登顶珠峰的关键。我们的领队罗塞尔在这方面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罗塞尔已组织珠峰攀登十几年了,过去一直在北坡,今年才开始转战南坡。可他这次再次彰显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实力,精确无误地捕捉住了时间窗口。首先,他成功地抓住了5月5日这一天转瞬即逝的高空稳定日,让6名夏尔巴和一名队员率先登顶并打通道路。其次,他果断地叫停了5月10日的冲顶,避免了队员可能发生的冻伤。最后,当真正的窗口来临时,罗塞尔指挥他的队伍分两批于5月21日和23日成功登顶,而23日之后就再没有任何队伍登顶。

罗塞尔把我们22名冲顶队员分成A,B两组,给我们订下的计划如下。

第一天:登昆布冰瀑和西冰斗,到达洛子面下的二号营地(海拔6400米)。

第二天:在二号营地休整。

第三天:登洛子面,到达三号营地(海拔7300米)。

第四天:从三号营地到达南坳(海拔7950米)

第五天:从南坳登顶并撤回南坳。

第六天:下撤至二号营地。

第七天:下撤至大本营。

每一名队员在第五天登顶时都会有一名夏尔巴协作跟随。罗塞尔的夏尔巴团队实力极强,尤其是夏尔巴队长普巴扎西正值壮年,到2009年底共完成了15次珠峰登顶。普巴很友善,见到每名队员都能叫出名字打招呼。但最潇洒的还是他在寒风中带领夏尔巴工作的样子,那种玉树临风的大将风度让人顿感他才是雪山真正的主人。

5月17日凌晨2:30,我们A组从大本营出发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夜色里罗塞尔和每一名队员紧紧握手祝福。正当我们大步迈出营地的时候,一轮明月从努子峰顶一跃而出。素月流天,四望皎然,周围群峰顿时像海底世界一样发出银辉。夜里攀登我们只需专注脚下,在昆布冰瀑里小心地绕过冰缝,攀过雪崖。一路上我们快速前进,几乎没有休息,终于在拂晓时分走出了危险的昆布冰瀑。这时黎明刚好来临,回首望去,晨曦中的冰瀑就像是海市蜃楼中的幻景。

在简短地休息一下后,我们开始穿越西冰斗。西冰斗地势平缓,本无难度。可当太阳升起后,我们却面临着炎热的考验。西肩、洛子峰、努子峰三座峭壁上的冰雪象三面巨大的镜子,把强烈的阳光聚集到西冰斗里。这里白天可以到达40度的高温,走在其中就像置身在放大镜的焦点下,酷热难熬。太阳出来前我还冻得发抖,可太阳出来不到五分钟我就开始一层层的脱衣服了。当我狼狈不堪地走过西冰斗到达二号营地时,早已头昏目眩,口干舌燥。顾不上道谢,我接过夏尔巴递上的水壶一口气喝干了两升水。

修整一天后,我们于19日开始攀登西冰斗和南坳之间的洛子面。洛子面由坡度为45度的冰面构成,刚好和泰山一样高(1500米)。登洛子面是对队员体力和冰爪技术一个很好的考验。几小时走在坚硬的冰面上一点也不能放松,因为万一滑倒脱离固定绳,那只能一滑到底,后果不堪设想。除了夏尔巴和特殊情况下,一般登山者很难在一天之内到达南坳,都要在海拔7300米的三号营地过一夜。营地完全是在倾斜的冰面上砍出来的,即使在营地里走路也需把自己扣在固定绳上,因为以前曾发生过队员滑坠遇难的事例。

20日从三号营地出发后,我们基本上是在岩壁上攀登。今年是干燥年,冰雪比较少。冰爪踩在倾斜的岩石面上,发出类似金属刮磨陶瓷的声音,令人非常不爽。可这也让我们真切地看清了黄岩石带。黄岩石带曾是海底沉积岩,可喜马拉雅的造山运动却把它托到了近8000米的高空,成为喜马拉雅山一条标志性岩石带,实在让人匪夷所思。现在造山运动还在继续,印度板块仍以类似指甲生长的速度继续插入亚洲大陆,据说再过几百万年整个尼泊尔都要插到西藏下面了。我们于午后到达了南坳。由于地处珠峰与洛子峰之间的交界点,南坳是个大风口。平流层像过风洞似的从这里无遮无拦地通过,不仅把地上的冰雪吹得一干二净,也把南坳以西的天空吹得晴空万里。南坳以下的云海中一旦有云团升过南坳高度,就会被风瞬息吹散,化于无形。

在南坳抓紧时间睡了两个小时。晚上11:30,夏尔巴尼玛准时来到了我的帐篷前。在仔细地检查了一遍装备后,我们出发了。一路上队员们默不作声地向上攀登,头灯在漆黑的夜里像是天上垂下的一串珍珠,而下方不时发生的蓝色闪电却像藏在云层里的巨大游龙。天渐渐亮了,黎明的曙光在地平线上升起。正当我全神贯注地向上攀登时,眼前的白雪突然变成了绛紫色。回首东望,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几座山峰在浩瀚的云海上露出了峻峭的剪影。7:15我到达了海拔8750米的南峰顶。在这里向导埃德伦为队员换上新氧气瓶。我告诉他我的氧气面罩出了问题,经验丰富的埃德伦立刻判断出是通气口被冰堵住了。他说只要从外向里吹口气就可重新打通。由于通气口在面罩的嘴部和脸颊两个位置,他替我吹气时姿势自然引人联想。于是幽默的埃德伦“一本正经”地对我说道:“你千万不要误解,我这可不是在亲吻你!”就在我差点笑出声来之际,埃德伦已呼呼两口把通气口吹开了。一股清凉回到头上,感觉就像在水底憋了半天重新升到水面上一样。我和尼玛兴奋地击了下手掌,说了声:“出发吧,兄弟!”

在南峰顶可一览无余地看清后面的路线,出发后要先横切一段,然后再攀登最后一道险峻的山脊。山脊上的积雪被风吹出一个个巨大的雪檐,人在上面显得非常渺小。一小时后,我和尼玛来到了著名的希拉里台阶下。希拉里台阶是块大约两三层楼高的巨石,表面光滑,几乎直立,两侧都是上千米的峭壁。这是通往顶峰的必经之路,希拉里和丹增在1953年第一次登顶珠峰时几乎在此铩羽而归。正当我抓着绳索准备攀登时,台阶上面有一个队员探出头来,原来是有人登顶后开始下撤了。等那人终于下到了台阶底,上面却又露出一个人头。时间一分一秒地度过,我后面已聚集起几个等候的队员了。尼玛再也按捺不住,见第四个露头的是个夏尔巴,他立刻大声用夏尔巴语和他勾通起来。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可结果是那名夏尔巴奇迹般地缩回了头。尼玛立刻从后面一拍我肩膀:“快上!”仿佛从梦中惊醒,我条件反射般地抓住绳索,也不知哪来的一股力量,居然一鼓作气地登上了希拉里台阶!到了阶顶松下劲后,我才感到肺像炸了一样,竭力张合着却吸不进气来。骑在岩石上咳了半天,我才终于调匀呼吸回过神来。探头望望下面,只看得见尼玛的脑袋,想了半天也没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上来的。

等尼玛上来后我俩准备继续上路时,我的头“嗡”的一声就大了。原来希拉里台阶之上还要在岩壁侧面攀登一段。路宽不足一尺,一边是直立的岩壁,一边是暴露的悬崖,有点类似华山长空栈道上的臬臬椽。更要命的是上面还有几个等待下山的队员。让他们退回山上?不可能。让我们退下希拉里台阶?更不可能!一筹莫展之际,还是尼玛想出了一个办法:“从他们身外错身过去。”“什么?错身?在这儿?”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在悬崖峭壁之上啊,而且身上还有厚厚的连体羽绒服和披披挂挂的装备。可我实在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开始和第一名队员错身。我先把扣在固定绳上的两个主锁松开一个,用一只手扣到那人另外一侧的固定绳上并牢牢抓紧,然后再慢慢伸出一只脚从他身外跨过,小心地踩到他另一侧的岩石上。这时我除了两手抓着固定绳和两脚踩在岩石上之外,整个身体都悬空挂在那名队员身外。那人很配合地一动不动,尽量把身体挤向岩壁。我小心地跨过另一只脚,移过另一只手。尼玛帮我松开那边的主锁,我赶紧把它扣在我这边的固定绳上,就这样完成了和第一名队员的错身。我和尼玛如法炮制地和几名队员错过身后,终于重新爬上了山脊。

从这里地势开始变缓,再没有什么难点了。向上走了不久,我终于真切地看到了珠峰峰顶:在白雪与蓝天的交界线处立着一小尊佛像,佛像旁边绕着许多藏式五彩旗,几名身着橘黄色羽绒服的夏尔巴在向我们招手。我和尼玛缓步向前,感觉是在空中漫步,一切都像在梦境里。强劲的平流层无声吹过,带走脚下一缕雪尘飘向远方。前方的路不再升高,眼前出现了广袤的西藏大地。5月21日上午8:50,在经过9个小时不停的攀登后,我终于迈上最后一步,站到了世界之巅。极目远眺,四周一览无余。上面是碧空如洗的蓝天,下面是波澜壮阔的云海。连绵不绝的喜马拉雅山万峰攒动,山舞银蛇。雪域高原在天地之间呈现出一派壮丽的风光。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尼玛突然向前扑倒,对着佛像深深跪下,朗声诵起了佛经。我被一股莫名的情绪感染,不由得也激动起来,双手合十随着尼玛拜了下去。

静水深流

两天后,当我走出昆布冰瀑返回大本营时,营地里一片欢呼,响起了震天的“锣鼓”声,原来是驻地人员敲着铝盆和塑料桶在热情地欢迎我归来。我心头一热,顿时有种“回家了”的感觉。走进营地后,他们与我一一拥抱祝贺。于是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敲锣打鼓地迎接每一位归来的队员。

夜里我和两名队友在餐厅帐里聊天,知道了吉姆所发生的意外。原来吉姆随B组出发后,在洛子面下突然犯病昏厥,遗憾地放弃了冲顶。吉姆五十出头,非常乐于助人,是我这次接触最多聊天最深的队友。吉姆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曾主动放弃快要到手的博士学位。这次他的一大心愿就是把母亲的遗像带到峰顶,所以对他犯病没能冲顶,我和队友都深深地感到遗憾。稍感宽慰的是B组队员最终替吉姆完成了心愿,把他母亲的遗像带到了峰顶。这时罗塞尔进来了。在经历了几个不眠之夜,成功地指挥队员登顶后,他显得很疲惫。和队员聊聊天也许对他是一种放松吧。聊着聊着,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罗塞尔话题一转,对我们说:“你们知道吗?虽然吉姆和大家一起欢迎队友登顶归来,但他心里其实并不好受。你们欢迎B组时先不要急着上去和队员祝贺,而是在后面陪吉姆多站一会,这会对他是个安慰。”想不到向来说一不二铁面冰冷的罗塞尔竟是这样的细心!后来在欢迎B组队员归来时,我们总会自觉而默契地留下一人陪陪吉姆。而吉姆一如既往的用力敲打着锣鼓,热情地笑迎每一位归来的队友。天上下着鹅毛大雪,营地里热闹异常。队员们在雪地里笑着,跳着,拥抱着。罗塞尔撑了把伞,静静的站在一旁,望着他的队员们欢呼。

一个人一旦把一项工作当成事业,就会对它产生热爱并力求完美。我觉得罗塞尔就是把他的登山队伍当成一项事业来经营的。罗塞尔今年膝盖作了手术,走路略有点颇。但营地里经常可看到他一瘸一拐地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有次我们问他心中的标准是什么?他回答道:“我的标准很简单,就是当我们撤营后,这里不留下人住过的痕迹。”的确,我们队所有的垃圾,包括人的大便,最后都被全部运下了山。罗塞尔的这种爱山情结反映在他对垃圾的处理上,反映在他对队员的态度上,反映在他对攀登的精益求精上。也使我隐约明白了一个长期困惑我的疑问:到底是什么精神感召着人们来到喜马拉雅山?希拉里是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但他的感召力其实是来自他对喜马拉雅地区的热爱。从1961年他建立了第一所夏尔巴学校起,他就不断地返回喜马拉雅进行公益事业。1974年,罗塞尔第一次来到喜马拉雅山,就不由自主地被希拉里吸引,加入了建设医院的行列,并从此结下了与喜马拉雅的不解之缘。

由此我又联想到我的队友贝丽。贝丽是个爽朗的德国姑娘,几年前只身来到尼泊尔,协助郝蕾女士(Elizabeth Hawley)工作。郝蕾女士在登山界可谓无人不知,没人不晓。1960年,37岁的郝蕾来到了加德满都,从此留下致力于登山史的记录。每年登山季节,她跑遍加德满都的大街小巷,收集核实各个登山队的信息资料,建立了世界上最全的登山数据库。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郝蕾女士已把她生命中的五十年留在了加德满都,贡献给了她所热爱的登山事业。虽然一座雪山也没登过,但她这种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却深得登山界的敬重。我常觉得一个人因能力超群而得到别人的佩服并不难,但要赢得别人的敬重却需要一种人格的力量,而郝蕾女士的生命中就有这种人格的力量。如今她已年过八旬,又动了手术,再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穿街走巷了。于是在加德满都的小巷里,又出现了德国姑娘贝丽的身影。加上另外三名志愿者和维持8000ers数据库的哲伽斯基,这些人继续默默无闻地延续着这项“平凡”的事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生命的涓涓细流汇集在一起时,就会积淀出一种深厚的感召力。那是浪花下深流无声的大河,云层上肃穆巍峨的山巅。于是有了希拉里,郝蕾,罗塞尔,贝丽……。正是这群人对山一点一滴的热爱,才汇成了一条静水深流的大河,使我们在喧嚣的红尘之上,还能看见一座庄严的山峰,找到一片精神的家园。

5月27日,下了两天大雪之后天气放晴。喜马拉雅山银装素裹,阳光普照。我们在洁白的世界中撤离了大本营。路过罗布其时,我和两名队友离开山路,踏着大腿深的雪找到了1996年山难中另一位遇难向导菲舍(Scott Fischer)的石冢。像以往纪念逝者一样,我试图捡起一块石头放在石冢上。然而很快就发现这是徒劳的,因为两尺多厚的白雪早已盖满了大地。在雪中摸索了几次之后,我突然觉得这一举动显得多余。这石冢其实并不是我所真正寻找的,它只是一个标记,引导我们去追寻一种永恒。那永恒也并不凝固在这石块中,它早已化于无形,融入这山上的清风朗月了。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我们后人不过是通过这些有形的石块在感受那永恒的精神罢了。于是我捧起一大团洁白的雪,放到了菲舍的石冢之上。

菲舍的墓志铭简单而朴实:“他的精神永生(His spirit lives on)”。

轻云蔽月,流风回雪。天籁无声,大道无痕。

邱子强 完成于2010年4月

照片视频:

http://v.ku6.com/show/wYW88aQQVvTCI3lmURNGRQ…html

===

同学热议:

—————  2014-7-16  —————

汤漪 5:11 AM
博客更新:【邱子强】梦回珠穆朗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ae91ff20102ux9q.html

cyn 5:35 AM
肃然起敬[ThumbsUp][ThumbsUp]精神永生[Rose][Rose]。细细读来,太受感染了,一种参透尘世的境界,一种近距离感受大自然威力的勇气[Clap][Clap]真让人仰望

张宇恒 6:02 AM
@汤漪 [Fight][Fight][Fight]赞邱教授的文笔和境界。

HK 6:24 AM
邱教授[ThumbsUp][ThumbsUp][ThumbsUp][Sticker]

汤漪 6:28 AM
@cyn @张宇恒 @黄康林 [Shake][Shake][Shake]

姜岩松 6:49 AM
同仰慕[ThumbsUp]有道是“真人不露相”

潘涛 6:54 AM
邱教授,即羡慕,又敬佩, 无限风光在珠峰。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胡晖 7:10 AM

【何端峰】应汤漪挑战,写同学今昔

三十年前,我们一起来到燕园,
人生,地生,
不知东南大门是否朝东,
西南校门是否朝南。
三十年后,我们重归校园,
人熟,地涩,
谁识四十一楼变了模样,
大图书馆换了脸面。

三十年前,人人心有戒备,
不敢交攀。
上课同进教室,
下课如鸟兽散。
三十年后,个个胸有成竹,
体胖心宽。
聚会来自四海,
离别心心相连。

三十年前,
女生清澈秀美,
男生少壮有憨。
夜叹磁单极子之不存,
日恐配对问题数不全。

三十年前,我们分手在燕园。
前途未卜,生计难断。
四海之大,何以为家,
各奔东西,鸿雁难联。
想说一句,多保重,
又顾虑重重,缄口未言。
三十年后,我们相约在校园。
事业有成,心舒眉展。
家兴人旺,膀大腰圆。
普天之下,微信相连。
大喊一声:我爱你!
祝君前程似锦,康乐无边!

===

同学热议:

—————  2014-7-8  —————

孤岛夕阴 9:24 PM
今日博客更新。【何端峰】应汤漪挑战,写同学今昔。
汤漪 9:30 PM
@何端峰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张宇恒的词也应博客发表。

孤岛夕阴 9:33 PM
@汤漪 我不容易搞。也许可以等我回去后?

汤漪 9:39 PM
@何端峰 好,没问题。谢谢。

David存利 9:52 PM
@汤漪 @何端峰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  2014-7-7  —————

汤漪 7:42 AM
@何端峰  
挑战之一:哪些同学能再续同学今昔,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 …?

挑战之二:哪些同学能猜出,谁是沐晴、俊卿、怡轻、浣清、冰磬?

挑战之三:哪些同学能猜出,映南作品画的是谁?

孤岛夕阴 8:07 AM
@汤漪 挑战之二不能再用了。朱阳那篇文章和它出来后的评论里已经把结论说出来了。

汤漪 8:24 AM
@何端峰 怎么泄密了?看朱阳博客,利用已有信息,也是攻克挑战的策略之一。看来你已攻克了。看看哪位其他男同学还能攻克。

Karen 9:05 AM
@何端峰 挑战之二可以用的,朱阳博客没有完全给出答案[Tongue]

孤岛夕阴 11:06 AM
@汤漪 你看这个怎么样?

孤岛夕阴 11:08 AM
34年前,我们一起来到燕园,
人生,地生,
不知东南大门是否朝东,
西南校门是否朝南。
34年后,我们重归校园,
人熟,地涩,
谁识41楼变了模样,
大图书馆换了脸面。

34年前,人人心有戒备,
不敢交攀。
上课同进教室,
下课如鸟兽散。
34年后,个个胸有成竹,
体胖心宽。
聚会来自四海,
离别心心相连。

34年前,
女生清澈秀美,
男生少壮有憨。
夜叹磁单极子之不存,
日恐配对问题数不全。

30年前,我们分手在燕园。
前途未卜,生计难断。
四海之大,何以为家,
各奔东西,鸿雁难联。
想说一句,多保重,
又顾虑重重,缄口未言。
30年后,我们相约在校园。
事业有成,心舒眉展。
家兴人旺,膀大腰圆。
普天之下,微信相连。
大喊一声:我爱你!
祝君前程似锦,康乐无边!

李薇 WendyL 11:09 AM
@孤岛夕阴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Rose][Rose][Rose]

孤岛夕阴 11:10 AM
@李薇 谢谢![玫瑰][玫瑰][玫瑰][爱心][爱心][爱心]

Jinglin Wang 王静琳 11:17 AM
@何端峰 [ThumbsUp][ThumbsUp] 有同感!这次同学间的亲情,让我非常感动,也发掘了同学们许多许多新的亮点,比如二班男生个个是才子。[Smile]

孤岛夕阴 11:20 AM
@Jinglin Wang 王静琳 下回多花点时间来发掘一下别的班的男生?[Awkward]

朱阳 11:21 AM
@何端峰 [ThumbsUp]

孤岛夕阴 11:21 AM
@朱阳 [Shake][Shake][Shake]

朱阳 11:24 AM
@汤漪 头带的好,as always[Smile]

Jinglin Wang 王静琳 11:52 AM
@何端峰 别班男生以前不熟悉,惊喜是自然的哦。[Smile]

汤漪 6:32 PM
@何端峰 写得太好了。应在我们的博客上发表。朱阳建议收集聚会观感,我认为是好主意,都应在博客上发表。

孤岛夕阴 6:42 PM
@汤漪 谢谢鼓励!

汤漪 6:45 PM
@何端峰 另外,既然大家“湿”性大发,想同你及各位同学探讨一下。写诗不需像做物理、工程那样精确。数不清30、34的,也可以是好诗人[Grin]。所以,诗、词里有虚指。不懂阿拉伯数字的,可能是更好的诗人[Grin]。 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孤岛夕阴 6:46 PM
我在这里编辑博客很不容易,不知道为什么用的是计算机但是得到的界面是手机那种的。更头大的是手机上的内容传不到计算机上!

孤岛夕阴 6:47 PM
@汤漪 好,我同意。可以都改成三十年。[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白卫涛】诸君何在(下)

(十一)本来还有不少人物要写,比如姜岩松、王琬等就有很多故事,但因篇幅所限,其他人就只能归到列传里了。首先记述的是310室,主题是青春躁动。学生时代尤其大学是人生中最灿烂的年华,感谢上苍的眷顾,我们有幸同窗4载,还得多谢不杀之恩。藏书最多的图书馆,风景秀丽的未名湖,留下了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痕迹,但学习思考之余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对了,那就是勿负青春不枉少年的爱情,可在男欢女爱几成禁地的年代,曾有过校方组织同学去湖边捉歼的闹剧,估计是韩彪通过学生会分派的任务,记得王小天曾经参与过此类巡逻,回来后还津津乐道所取得的战果,其中就有张曼菱的风流往事。虽然大家因此没有了行动的勇气,但并不能消灭雄性激素的存在,于是便有了姜岩松和王小天“误”闯女厕所的壮举,全室男生造访女生宿舍的突破,即使只有仅仅唯一的一次。当然更多的是嘴上工夫,比如老大姚南华自小混迹于医院,神秘地讲述刮宫手术的惨痛,老二江源自幼熟读红楼,鼓吹茶壶茶杯的理论,老爸是军旅作家的王小天不遑多让,喜欢讲述女儿喜女儿悲的情节,只有韩彪自然不屑于这等无聊的争论,用行动证明事实胜于雄辩,不断上演“高富帅与白富美”和“男神与屌丝”的戏码。沉迷红楼的江源为了让吴放及我等屌丝们体验一把男神的虚幻,曾带我们去辅仁大学宿舍参观疑似红楼遗址,现在成了旅游胜景恭王府的后花园,后又引领探访黄叶村新发现的曹雪芹题诗墙,如今扩建成了植物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而韩彪体会不了屌丝们的感受,除了春游鹫峰等驴友活动,还差点将我们引入邪路,圣诞夜前去缸瓦市基督教堂聆听布道,好在我们没有上当受骗,全身而退。
(十二)308室略显神秘,整日关着门,偶尔进去也是八床七空,以叶焕春为代表,经常是苦读到下半夜才回宿舍,最后他能以头名考取CUSPEA,印证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励志名句。经过十几年政治课灌输的我一直在猜测,
将农村来的学子集中到一起,且有团支部书记江晓松坐镇,是不是有上级委派了绝密任务,就是如果其他寝室的城市孩子搞起资产阶级自由化,比如306室的刘林青就很早油印出刊物,有种地下党的味道,308室就会成为最后的堡垒,再次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路子,夺得二班的控制权。后来才知道多虑了。首先,书记借职务之便,将计就计地中了阶级敌人的美人计,丧失了革命信仰,最后投奔到了美国;其次,叶焕春、贾存利、柴林鹤等农村孩子老实巴交,只专心于学习,对政治根本不感兴趣,革命没有了群众基础;最后还有邓文基、旷冶等简直成了颓废派的代表,一个在毕业册上留言:且使金樽空对月,一个醉心于气功和算命,几乎荒废了优良的学业,更兼马恩途玩世不恭,差点将旷冶等纯洁孩子带入斜路。好在大浪淘沙之后,各位最后都当上了院长、教授、董事长、经理,成为在各处发光的金子。
(十三)再次回到306室,那是唯一一个没有安排干部的寝室,但却每天门庭若市,总是吸引其他房间的学人前来,探讨物理哲学文艺音乐人生等。除了诸位才华出众,热情好客,包容或者就说是民主和自由成了它的最大特色。既有六朝古都首善之区的徐京伟,也有国际都市经济中心的富强,既有北疆林海雪原黑龙江省牡丹江的王琬,也有南国山水甲天下广西桂林的阳扬,既有见多识广玩世不恭的刘林青,也有不识烟火单纯书生的林立特,
既有才思敏捷快人快语的陈琦奋,也有性格木讷沉默寡言的朱卓相,于是在枯燥的理论物理之外,有了自由化的油印刊物,有了非主流的内部图书,有了曲高和寡的交响乐,有了雅俗共赏的桥牌,而最能显示群体能量的是,以他们为代表,竟然上演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北大民主选举的好戏,推举王琬等取得了班级的领导权,还差点搅了一场春梦,进而毕业前的那场新年聚会也就顺理成章地安排在他们宿舍,热烈欢快的气氛和令人难忘的笑容成为了永久的回忆。
(十四)304室也是群英荟萃,有江南贡生——班干出身的班长刘毅,有白面书生——学业优等的张宇恒,有硬派老生——打得一手好羽毛球但在春游八大处时被批为老气横秋的王福仁,有工人门生——出身正统的简斌,有英俊小生——身材修长的周久莹,有河南武生——敦厚实在的张宇翔,有吉林后生——搞笑弄怪的王笑飞,有天津男生——因病休学的王椿。刘毅兼具高智商和情商,仅从家乡带来几瓶镇江香醋就把二班的同学熏得不知南北,当年我曾效法乾隆爷下江南,用140元就游历了小半个中国,本来约好南京的同学相伴,但他爷爷突然离世,匆匆赶回奔丧,撇下我一个人在南京漂泊数日,正走投无路,想起同车离京的刘毅留下联系地址,便赶到镇江,热情的他不但带我游览北固山,还想请我品尝地道的蟹黄包,只是没有口福,正赶上小店歇业。张宇恒和周久莹个高帅气,在体育课上老是压我一头,至今仍耿耿于怀。简斌有一次将人家的足球踢爆,看他不知所措,可怜兮兮,便大发慈悲,花1元多替他买了一个还给人家,不知他还记得当年的雷峰?张宇翔则乐于助人,当初愚笨地买了西瓜带回家,是他帮我抬到火车站,一直无以为报,聚会时一定请他吃京欣一号,管够。最后要说的是王笑飞,曾热情地请我吃海鲜自助大餐并开车送我去参加聚会,但他在纽约却遭到同学的冷遇,10年前的重聚也不见他的身影,希望这次都能冰释前嫌,最多是人民内部矛盾吧。
(十五)31楼408宿舍一定要写,那是必须的,否则重男轻女的罪名承担不起。虽然仅有过几次交流对话,但廖冰的奔放,张健的豪爽,兰怡的神秘,夏之明的大气,王静凛的早慧,李晓玲的青涩,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感谢夏之明提供的老照片,才让我们的记忆瞬间清晰起来,也更加痛恨那万恶的教育体制,让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对当年的靓女丽人熟视无睹。如果红楼梦咏叹的是金陵十二钗,那就是一半的金钗都相约聚在了408室,而我们却没有像贾宝玉那样对她们呵护备至;如果说七仙女中有一个嫁给了董永,那六个也没有回到天庭,而是结伴来到北大,而我们却没有能力让她们都能够芳心相许;如果说她们接连如织女般远度重洋到了美国,那我们在彼岸留守的就算是牛郎,不过天上的每年七夕还能通过鹊桥相见,而地上的我们却有的30年未曾谋面。于是在下赋诗一首,表达对六位才女四季花神的思念之情,《七绝–闻31楼花香而30年不得见之吟》:
   春兰怡人花张健,
   夏之明月耀燕园,
   秋李晓玲震博雅,
   冬王静凛廖冰寒。
最后附上一张本人在八大处低声吟唱《兰花草》的照片,因为刚刚知道她们因而安此绰号。


〖编者注〗白卫涛的长篇大作分三部分发送。前两部分为:

===
后记 – 同学评论

孤岛夕阴 10:46 PM
今日博客更新:【白卫涛】诸君何在(下)。请点击:blog.sina.cn/pku8002

陈海平 10:56 PM
@Baiweitao @孤岛夕阴 有料![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汤漪 10:57 PM
@Baiweitao @孤岛夕阴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cyn 11:04 PM
@Baiweitao @孤岛夕阴 [ThumbsUp][Clap]好棒!

姜岩松 11:11 PM
@Baiweitao 真理社老编揍是牛[Sticker][Sticker]

孤岛夕阴 11:11 PM
@陈海平 @汤漪 @陈映南 白卫涛的文章好,我因为近水源头而分享他的荣誉,不敢当啊![Awkward]

姜岩松 11:12 PM
@何端峰 编排有功,不必谦虚

孤岛夕阴 11:13 PM
@姜岩松 [Fight][Fight][Fight]

汤漪 11:15 PM
姜岩松也有过人的本事。[Grin]

胡晖 11:20 PM
@Baiweitao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朱阳 11:29 PM
@Baiweitao @何端峰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  2014-4-9  —————

Jinglin Wang 王静琳 12:21 AM
@Baiweitao [ThumbsUp][ThumbsUp] 还有后续吗?

Baiweitao 12:25 AM
@Jinglin Wang 王静琳 我怕言多必失,最后得罪人,你还想让我写什么方面?

Jinglin Wang 王静琳 12:40 AM
@Baiweitao 写的好,读来亲切。要不你干脆写本书?

陈海平 12:42 AM
@Baiweitao 你写的这个三部曲,真实,具体,有信息量,大都是以前闻所未闻的。只是夜间巡查未名湖碰上张曼玲泡帅哥一事,我听姚南华说过,好像当时没呵斥驱赶她们,只是客气地提醒她们说:注意点儿啊,注意点儿啊,精神文明,精神文明。

Frank 吴放 12:43 AM
@Baiweitao [ThumbsUp] 花自飘零水自流 大浪掏金白卫涛 [Wave]

Baiweitao 12:46 AM
提到她是前日是你还是谁转帖了她新出的书,北大回忆?

陈海平 12:50 AM
对,是我转过她的新书介绍

Baiweitao 12:58 AM
不知你们还记得否,当初北大有名的化学系情侣?有三女总是结伴而行,游湖赏花,其中一人在新华社被我寻到,是哲学还是中文系的薛群。

陈海平 1:04 AM
我想起上学时我爹问我:听说现在大学生还有谈恋爱的,你们北大有吗?我记得当时我想了想,装模作样地回答说:不会吧?我是没看见过。其实心里想:我靠,还不让人谈恋爱了啊,你儿子早他妈想跟谁谈谈了,就是苦于没这个本事啊!你不教儿子两手,引我走上正道,反而以这种暗示误导我,真是情何以堪啊。

Baiweitao 1:06 AM
令尊没说女人是老虎红颜祸水就不错啦

陈海平 1:10 AM
@Baiweitao 想起来了,那时下午路过二体,好多男生围观女生打篮球。有个女生,个头不高,表情严肃,长得挺干净挺漂亮的,是个焦点。那女孩儿时是化学系的吧?我记得老蒋跟谁一起议论过她。

陈海平 1:18 AM
那女孩特专注的样子,完全不理会四周围观男生的目光和起哄,中投很准。我几次从那里路过,就见她投进好几个球。那场景和氛围,宛如一群男粉丝追逐篮球场上的女韩彪。

陈海平 1:41 AM
当时看到那女孩的表情和态度,我就很放心地走了。心想,我没戏,你们Y的都TM没戏。特狭隘吧?特没境界吧?后来才懂得了翻身闹革命的道理: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无产阶级自己。换句话说,只有让喂饱那些饿汉,自己才能吃上热饭。据说所谓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从此,本无产阶级的革命由自发的阶段进入到自为的阶段。唉,不说了。我也凑一首小诗吧: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廖冰张健李小玲夏之明王静凛】一切的一切都好像发生在昨天

〖编者按〗这是这几位同学2005年在兰怡葬礼上的致词。

廖冰

我叫Bonnie Liao (廖冰)。

我们站在一起的这五位是20年前1980至1984年间和兰怡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和生活了四年的同屋同学。

这位是从香港赶来的王静凛。张健、李小玲、夏之明和我来自美国其它州。今天,我们同另外九位老同学一起在这里代表全体物理80级。

二十年前,我们六个人挤在31楼408室那间小宿舍里。屋里除了三张上下床铺和两张方桌子,就放不下其它什么东西了。那就是我们住了四年的家。我们和兰怡吃饭在一起、上课在一起、活动在一起。我们是她家人以外和她在一起生活过最久的人。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们是兰怡终生的姐妹。

兰怡是她家三姐妹里的老二,也在我们宿舍里排行老二。因此,我们也叫她“二兰” 。

二兰啊,我们都来了!!

四年的大学生活比起我们分别后的漫长岁月来说是短暂的。那之后,每个人都有很大变化,我们的姐妹情也继续发展成为友情。

然而,即便回顾当初那成长之中的四年,我们也能看出兰怡未来的身影。

她有一种天然的理解和接受她周围世界的能力。我在大学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反省和“寻找” 自己,觉得自己有很多“高深之见”,善于理解周围的世界。那时兰怡很集中精力学习物理。大学后期,当我有机会同兰怡谈及物理以外的话题时,我才意识到她不需要什么所谓的“高深之见”,却可以凭敏锐的直觉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一针见血的洞察力。她有句口头禅:“就是这个样子的嘛!” 对她来说,理解和接受任何事物都很自然和不费吹灰之力。那就是她一生快乐向上的根本。

兰怡做什么事总是要尽力做到最好。在北大的竞争环境里,她炯然与众不同的是她的“争强好胜”是一种对自己的挑战,而不是跟别人的较量。她从不靠跟别人相比来定义自己的成功。因此,她从不显摆自己的天资和成就,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成功而感到不舒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直到她离开了,才了解到她有这么多我们以前不知道的成就。)她在与人谈话中,从不会刻意让人感到她比人家强或比对方懂得多。那是她一生之所以能充满真正的自信的基础。

张健

来到北大的第一天,我们晚餐后回到宿舍,几个人坐在桌边不知该做些什么,唯有穿着军装,扎两小辫的兰怡自信地背起她的大书包快步到教室去自习了。这就是她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她总是知道要做的,然后付全力去做。

1999年我来Scottsdale开会,想与兰怡见一面。她开车来接我去她家,一进门,一桌丰盛可口的饭菜已在那里等待,她竟请了一整天假为我掌勺,让我既惊讶又感动。她做的任何事情,都会全心全意地做得尽善尽美。

李小玲

亲爱的二兰,自从你搬到凤凰城以后,这些年来,我一直打算约西岸的几个老同学去看你,再一起去四处游一游,就象当年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那样。我都快二十年 没和你见面了,到时候可以尽情地聊聊。我总觉得从加州到你那里太容易了。也许是太过于容易了,就一直拖着,到底没有成行。如今,这个愿望会永远停留在我的 梦中,永远不会实现了。

无论你在哪里,你的笑声会永驻,你将永远被爱包围着。

夏之明

二兰,你那明朗的笑容,银铃般的声音,阳光一样灿烂的性格,那矫健的步法,还有你那优雅的书法,如此生动如此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你是一位集善良、美丽、高贵、和智慧于一身的人,而又总是乐于助人。我不能忘却,1987年初,你刚结婚,安家于北京西郊一间温馨的小屋,而我那时也刚结婚,在北京等待去丹麦的签证。你非常周到地邀请我和我先生住在你们的新家,而你们却住到了办公室里。我难以忘记,在80年代初校园周末舞会风行之际,我们曾是配合默契的舞伴。。。

一切的一切都好像发生在昨天。

二兰,我无法面对你已突然离去的现实。我只有想象你此刻不过是住在宇宙的另一个时空间,期望我们将来还会再见。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王静凛

自从得知二兰在了得消息,我一闭上眼就能看到她的笑脸。她总是乐观,开朗,好像没有什么让她发愁或不喜欢的。不过,还是有一样东西她不喜欢。记得大一的时候,二兰请我们到她家吃饭,兰伯伯和姚阿姨准备了一大桌子菜,二兰先尝了一口,马上跳起来,大叫:“不要吃这个!生姜!”。原来她不喜欢姜。

我们与兰怡同窗四载,真是有幸。二兰,我们爱你,永远会想念你,记着你。

===

后记 – 同学评论

孤岛夕阴 10:24 PM
今日博客更新:【廖冰张健李小玲夏之明王静凛】一切的一切都好像发生在昨天。请点击:blog.sina.cn/pku8002

朱阳 10:32 PM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我也想她

Jinglin Wang 王静琳 10:36 PM
@Baiweitao @何端峰 喜恶小!

孤岛夕阴 10:41 PM
@王静琳 不懂。请指教。

Jinglin Wang 王静琳 10:43 PM
@何端峰 多谢!(刚才按错字了,试图 delete :)

Baiweitao 10:44 PM
流行语:不明觉厉

Michelle 10:56 PM
二兰,我永恒的挚友,今天是清明,深切地怀念你。。。。。。

汤漪 10:57 PM
@何端峰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  2014-4-6  —————孤岛夕阴 4:47 AM
@王静琳 @汤漪 [Fight][Fight][Fight]

xiaoling 4:54 AM
佳人已逝,芳踪亦渺. 纵有来生,亦难相认. 但是,那些我爱的人们啊,我在每一朵花开里看见你的容颜,在每一束阳光下感受你的温暖,在每缕春风中体会着你们的抚慰。希望在各自的世界里,我们一切安好。且兴且珍惜。

xiaoling 4:56 AM
给兰怡和我的逝去的亲人们.

Jinglin Wang 王静琳 5:52 AM
@xiaoling 写的好!你让我流泪了。

DWJ 6:26 AM
@xiaoling 思念和祝福可以表达得如此美好,谢谢你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我们仿佛远远地看到兰怡和立特在静静地微笑

xdsu 6:34 AM
@邓文基 2班  还有我们班的吴长江,勿忘长江!

xdsu 6:36 AM
@汤漪,我正在整理三年多以前参加长江 Funeral 的一些照片

朱阳 7:53 AM
@xiaoling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汤漪 1:23 PM
@xiaoling @晓东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Frank 吴放 2:33 PM
立特飞天向高山 兰怡仙去似平湖 勿忘长江东流水 一片冰心在玉壶

汤漪 2:44 PM
@Frank 吴放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能否注解一下?

汤漪 2:45 PM
建议将“勿忘”改为“无忘”。

谭正泉 3:19 PM
[Emoticon]

谭正泉 3:19 PM
@Frank 吴放

朱阳 4:28 PM
@Frank 吴放 [ThumbsUp]

Jinglin Wang 王静琳 6:49 PM
@Frank 吴放 [ThumbsUp][ThumbsUp]

Baiweitao 7:08 PM
@xiaoling @Frank 吴放 [Sob][Sob][Sob]

Baiweitao 7:09 PM
二班的真不是一般的。

Baiweitao 7:14 PM
细腻的情感,动人的诗词,催泪的清明,难忘的同学。

孤岛夕阴 10:41 PM
清明忆故人
君已先我乘鹤去,
此间惟有笑靥留。
问君彼处春华否,
他日可烦携吾游?

朱阳 10:42 PM
@何端峰 [ThumbsUp][ThumbsUp]

David存利 10:43 PM
@何端峰 [Sticker][Sticker][Sticker]

孤岛夕阴 10:44 PM
@朱阳 @David Cunli Jia [Fight][Fight][Fight]

胡晖 11:24 PM
@孤岛夕阴 [ThumbsUp]

胡晖 11:29 PM
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瘦身版: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词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散文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白卫涛】诸君何在(中)

(六)其实唤起写作冲动的是想追忆那些失去联系的同学,上述的就做个引子吧,顺着带出306室最后一位北京男孩,也是最先离我们而去的林立特。看过江源的回忆文章,感同身受,我们彼此之间的确缺乏友爱,我就有过冬天连续几天感冒卧床而没人关注的冰冷感觉,但我又何曾关心过别人?对于立特,我脑海的印象就是谦谦君子,知道他是数学竞赛的尖子,无论样子还是性格甚至天分都是典型的陈景润,但同为书呆子的我们没有什么交流,只记得他和刘林青谈论过贝多芬,刘林青还曾向我说过他晚上磨牙,加上他踮着脚走路等的特征,都是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的表现,可有谁深入他的内心世界?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很多,但教育的缺失无疑是首要的因素,只重智商,忽视情商的教育理念,文革中更是经历过男女授受不亲,异性交往是洪水猛兽的灌输,即使到了思想开放的北大,也没有多少进步……我刚向二班的同学问过他的生日是12月2日,恰巧我们都是属虎且射手座,注定一生漂泊在外,也许他留在北京教书是最好的归宿,但出国留学大潮也将他卷到美国,那种无依无助的感觉会比我们刚到北京时更甚,极端理性也使吾等对或许可以带来解脱的宗教敬而远之,而忧国忧民之苦闷彷徨难以排解,随着三十而立的到来,没有成家立业,实现君子好逑看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Lite”君,那边可好?

(七)在二班联系不上的同学中,童廉章是310的室友,但应该说是徒有虚名的友,因为虽然同他床头对着床尾,可彼此间的交流很少,只知道他来自福建寿宁,年龄同王静凛都属于最小的,理应得到大家的照顾,可他受到的关注最少。一是大家学业压力太重,好些同学经常攻读到半夜,共处的时间有限,而寝室中午的休息大多被小说连播占用,睡前的卧谈也少得可怜;二是高智商的人往往缺乏情商,不善言辞,不懂得如何交往,表达关心,交友都有困难,更谈不上交心;三是除了学业外,其他方面的知识贫乏,找不到多少共同的话题,加上福建人的口音很重,记得他的老乡来看望他,说了有一个小时的话,我居然一句也没听明白,之后好奇,便找了一本《外语广播讲座》的书,让他读出书名,用拼音拼出来是“Guaigyu kangpo gangzo”,不知道对不对。分配时我们俩都回到原籍,从此南北天涯,各自拼杀。网上的资料显示,他曾在厦门大学获得硕士,先后在恒安集团和惠好医药集团任职,直至常务副总经理。“童子”君,吉人自有天相?

(八)来自广东中山的朱卓相住42楼306宿舍,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在才华横溢,气氛活跃的室友里属于另类,因此休学就成为了他的宿命。对其印象深刻,一是身材瘦小,竟以为中国之大,也存在霍比特人或俾格米人,抑或是同我们大多数一样,出生时正赶上上世纪60年代的饥荒,营养不良,留下太多先天不足的印记,
不过想想国父孙中山的身高也就1米58,似乎不足为奇;二是他家居侨乡,接近香港,按道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没想到他像我们来自穷山僻壤的同学一般,衣衫破旧,并申请了助学金;三是虽然广东的高考分数据说不高,但国父的家乡理应开风气之先,文化教育环境较好,可在上足球课时,他不仅不会踢,而且说没见过足球,令人十分惊诧。他是扭曲制度的典型牺牲品,改革开放前后广东的境遇就是有力的证据,“中山”君回去后正赶上经济特区大发展,或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九)多次获得先进集体称号的二班竟然还有一个休学的,说明班级领导的群众路线走的确实不够好,不是忙于学业,备考CUSPEA,就是热衷泡妞,重色轻友,指派的李姓辅导员也只在开学时见过一面后就销声匿迹,放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肯定是重点单位,剖析材料必须深刻,多次改写方可过关,否则难以平息普通群众的控诉,因为我就曾经由于种种原因每天仅能有两三个小时用于学习而萌生休学念头,只是太好面子最终没有成为现实。他就是王椿,天津人,过去民间有个说法: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但王椿却完全没有郭德纲、冯巩那样的嘴皮子工夫,只不过到底是大城市出来的,不似前几个那样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能力也还不错,就是落在状元密布的同学中间,显得太过平常,没有锋芒,像我一样是个掉在人堆里也扒拉不出来的角色,这也就难怪“病休”后便失去了联系。“同怜”君,早已痊愈?

(十)说马恩途联系不上,打死我也不信。果然一搜,便查出他的狡兔三窟、狐狸尾巴,居然先后担任过东方正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东方世邦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东方朗利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等,不愧是人大经济系研究生出身,又有在山东地方企业工作的经历,水性了得。身为回族的老马天生豪放,野性犹存,在略显沉寂的308室绝对是另类,当初我们情窦未开,他成了我们的启蒙大师,记得他说过少女手指抚唇是春心萌动的标志,害得我等满大街地寻找思春的对象,结果一无所获,在气功开始流行时,又是他带领旷冶一干人等从站桩练起,风靡一时。我在学校就有意转学经济,曾与王琬同去经济系咨询过,但因不让转系而作罢,而在毕业后苦其心智,劳其体肤之时,曾赴京联系过考研,得知他考入人大经济系,我便到人大书店也买了一整套教材回去苦读,只是最后赶上新闻学院招生,才没有成为他的师弟,可还没等我毕业,人家已下海到山东创业,从此断了音讯。“大师”君,快快现身吧。

另:附上珍藏照片一张,大家可以欣赏到林立特和王椿的开心一笑,至于其中的美女,二班及女士以外的同学可以一猜。


此篇前文:诸君何在(上)

===
后记 – 同学评论

孤岛夕阴 8:22 AM
今日博客更新:【白卫涛】诸君何在(中)。请点击:blog.sina.cn/pku8002

Jinglin Wang 王静琳 10:41 AM
@Baiweitao 刚读了你博客6-10,亲切、感动。请问1-5在哪里?

Baiweitao 10:45 AM
1—5在上里面,6—10是中,最珍贵的是那张照片,你还能回忆出当时的场景吗?

Jinglin Wang 王静琳 10:49 AM
照片记得,场景模糊了。是不是过新年互换礼物?

Baiweitao 10:56 AM
是那次新年聚会,记得是让姜岩松用山东话说俺喜欢你之类的话,引起哄堂大笑。最后是互换礼物和互开连心锁节目,只是连韩彪都忘了有这样的内容。

Jinglin Wang 王静琳 10:59 AM
大家多开心啊!

Baiweitao 11:00 AM
让李晓玲也看看这张照片,看她能不能互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Baiweitao 11:03 AM
左侧露脸的应该是她

Jinglin Wang 王静琳 11:05 AM
正是!小玲刚上微信,好像不怎么看。期待"下"。晚安。

Baiweitao 11:06 AM
晚安

陈雍 11:07 AM
@Baiweitao 上中描绘的都是男同学,下应该是女同学专辑。很期待看你笔下的美女们

韩彪 11:08 AM
老白上学的时候羞于接触女生,不知道有没有可写的

陈雍 11:10 AM
老白可以按自己所想象的写啊

姜岩松 11:15 AM
@Baiweitao 我昨不记得那次聚会?照片是老彪照的吧?只记得有次聚会老白在大家起哄之下,低头扯衣轻声唱“蓝花草”。据说从此之后女生便以此曲名作为老白代号

孤岛夕阴 11:15 AM
@王静琳 我来改进一下,把前一篇链接进来。

Jinglin Wang 王静琳 11:19 AM
@何端峰 那就太好了。多谢!

陈海平 11:19 AM
@Baiweitao 写的真好。又真又好。

张宇恒 11:39 AM
@Baiweitao [ThumbsUp][ThumbsUp] 大记者范儿

孤岛夕阴 11:46 AM
@王静琳 做好了!

Karen 1:12 PM
@Baiweitao [Rose]那张二班同学畅怀大笑的照片确实珍贵

Karen 1:14 PM

【杨光】游子记:山歌唱起

一九九七年三月末,我从香港乘飞机抵达桂林,跟从广州过来的姐姐汇合,开始了一周的桂林游。这是我重回亚洲和中国工作、生活、行走的开篇游。尽管时隔多年,桂林还是那样熟悉。多云的天空常下着细雨,淅淅沥沥,时有时无。天气不冷不热的舒服。照例,我们游玩了漓江,还重游了许多名山,伏波山、叠彩山、九马画山等。雨烟时节的漓江,山水相连,倒映绵绵。

曾听说过桂林北部有山寨,里面住着各族人民,有些还保留着走婚等习俗。为此,我们特意留下了三天的时间,想着去转转。仔细跟饭店服务员打听,也没问出该去哪里。跟姐姐一商量,我们第二天直接叫一辆出租车,走哪儿算哪儿。跟司机描绘着想去的地方的大致情景,司机模糊的有了点概念,建议我们去离城约一百公里外一个叫龙脊的山沟沟转转,可一天来回。我们马上上路。前半段柏油马路,后半程碎石路。最后二十多公里,小车更穿行在只能单向行驶的山间路上。转过一个山脚,我们眼前忽然出现了一个小村子,司机说这是瑶族村寨,也就是我们停车的地方。车刚停稳,就碰到一位瑶族姑娘,姓什么已忘了,只记得我们叫她平姑娘。打听下来,知道半山腰上有个平安寨,是壮族村寨,那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先到平姑娘家里小坐一会儿。为了展示,平姑娘大方地把自己盘在头上的发髻解开,让头发松了下来。我们很震惊的看到,她的头发足有一米多长。她笑着说, 瑶族女人不剪发,她的头发还不算长,有人的长发比她的长一倍。她还自豪的说,她们这里很少有白发者,因为她们都用自制的茶箍水洗发。小歇一会儿,我们就赶着上山了,平姑娘做导游。一路上除了看山林,闻鸟语,就见当地的壮族和瑶族同胞们上下穿梭,很是忙碌。路上还碰到一个法国人,他说是来找地方发呆的,很喜欢这里。转过一片崖林间的石级,发现前面有一座风雨桥,上灰瓦、下古桐的横跨在云烟弥漫而郁郁葱葱的两山之间。平姑娘说过了桥就到了平安寨。

平安寨,一个壮族村寨。寨不大,我们不一会儿就走了个来回。村里约住着百来户人家,家家都住着依山而建的吊脚木楼。这些吊脚木楼错落有致,从山腰一直延伸上去。我们一直在石级路上走,或上或下,因此村里也没有带轱辘的运输工具。平姑娘带路,穿过村子没多远,我们就看到了令人震惊的“龙脊”:层层梯田,从山涧里一直沿山往上排开,看上去真的像龙的脊梁骨。插秧的季节还没开始,田里干活的人还不多。我们只看到四个欧洲模样的人在拍照,打听下来是四个德国人。加上我们姐儿俩,就是全部的游客了。我心想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知道的人倒是很少。就碰到几个老外,很是感慨。我和姐姐发现我们爱上了这里,决定今天不走了,晚上就住在村里吧。于是,我们回到村里,在唯一的一个小卖铺休息了下来,喝点饮料解解渴。正想着怎么吃、住,只见一个戴红色头围巾的壮族姑娘从对面石级间走过来,问要不要住到她家去。她家刚开了客房,我们将会是第一个客人。这个听起来挺诱人,我和姐姐就跟着去看看再定吧。姑娘边走边自我介绍说姓廖,停顿了一下她莞尔一笑地说这个村子里一多半人都姓廖,另外一个大姓是陈。不一会儿就到了她家,一个典型的吊脚木楼。背靠着山坡,前面用木柱支起,木柱下用石块砌一层地基。吊脚楼共两层,占地约 150 平方米,下面一层里面堆满了农家肥,还有一小块地方是养猪圈,养着两头猪。在养猪圈和农家肥当中,是供家人用的洗澡间和洗手间。我和姐姐心想一层这样,人住的不知怎样,急着要上去看看。上到二层,眼前展现的是一个上百平米的大厅,大厅正中央是家人平时做饭的平地炉灶,炉灶上方悬挂着些猪肉,都被烟熏黑了。整个大厅也由于常年被柴火烟熏着,略显深色。大厅前后都有大窗户,没玻璃,直通户外,空气极好。二楼的味道很好闻,有樟木和松木的混合香味,也有烟熏过后的其它草木香,我想这里人倒挺会享受闻香的。最奇的,是完全闻不到一楼的农家肥味道,至今仍不得其解。听廖姑娘介绍说,二层上面房顶盖瓦,四面用木板封起,就是一个家。每个吊脚楼其实很干净卫生,过去山上野兽很多,这样的设计可防野兽。我们边聊边看,越看越觉得廖姑娘天生丽质。个头不高,脸型比较有壮族特点,皮肤白里透红,就着头上的红围巾,更是动人。天生带着点腼腆,但又让人觉得她很拿主意。听完廖姑娘的简单介绍,我们决定就住在这里了,每个床位 6 元人民币,一天三顿饭两人共20 元,赞!中午,廖姑娘先带我们到屋前地里摘了些自种的青菜,又去小卖铺买了当地人做的豆腐。接下来我们围着大厅的炉灶坐了下来,做饭、闲聊。整个午餐是廖姑娘做的,青菜、豆腐,加一碟炒鸡蛋。就着新米饭,很香。廖姑娘陪着一起吃饭聊天。她是家里的主人,爸爸、妈妈在她十三岁时就已经将这个家交给她管了。二十岁的她,早上开始就在地里干活,中午忙时带饭,不忙就回家吃。下午接着干农活到三、四点收工。回家后忙着家务、喂猪等。我产生了个疑问,不知这么干活儿的她皮肤怎能生得如此好,后来跟姐姐聊起,决定是山好水好的缘故。她家里种植玉米、辣椒,还有些水稻,每年收入靠卖些自种的农作物,全家收入收成好时有一千多元,不好时有五、六百元。她里外一把手,爸爸、妈妈主要是帮忙农活和针线活。廖姑娘有个十八岁的弟弟,在附近最近的县城龙胜读技工学校,学费、生活费完全由廖姑娘挣钱提供。她说不想让弟弟以后还干农活。吃着饭,廖姑娘的爸爸、妈妈也从地里回来了。两人都四十出头,爸爸精神好,是个典型的农活人家。妈妈则是背已弯曲,满脸皱纹,感觉像五十多岁的人。这与廖姑娘本人反差很大。我想,也许这才是常年农活的消磨,只是前二十年年轻不显出来?

下午的活动就轻松了。廖姑娘带着我们又去看了更大的一处梯田山脊。经她说,我们才知道这些梯田是她们的祖先开垦的,最近一百年已经不用再开了。叹为观止!到了三、四点钟,姐姐就跟着廖姑娘在屋里屋外忙乎,我则负责下山去拿行李,还得打发司机回去,明天再来接人。平姑娘带路下山,问我怎么走,我说按她平常的速度就行,不一定走来时的石级山路。平姑娘就带着我时而走山路,时而走梯田间小路。这时我才注意到她脚穿一双自做的绣花布鞋,再配着瑶族姑娘典型的齐膝盖的褶裙,显出双腿十分健美有力。正因如此,决定按她的平常速度走,也许是我对自己犯下的最大的错误。这一下一上,完全毁了我的双膝,到后来疼痛难忍,以致往后的七、八年里爬山、运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是后话。

回到住处,我和姐姐决定晚饭我们教廖姑娘做一些家常菜。难得这里有这么原生的佐料,她能做熟,但味道还不会讲究,有点儿可惜。廖姑娘为我们还特地去买了一块猪肉,外加家里的一点烟熏肉,晚餐是很丰盛了。原来,她们这里还保持着老传统,一年只有过年前才杀一次猪,攒下的肉挂在厅里的炉灶上方,供一年吃的。这肉切下来就知道,天天烟熏着,肉外面包裹着厚厚一层烟灰,成了不变质的烟熏肉。烟熏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傍晚时分,天已渐暗,大厅的窗是敞开的,但我们一点儿都没觉得有蚊虫之类的骚扰。廖姑娘说就是因为常年烟熏,二楼上是没有什么蚊虫的。我不得不又一次赞叹我们祖先的生活总结。

吃好饭,我先下到一楼洗澡,结束时把两头猪给逗醒了,看牠们要凑过来,我赶紧溜了。轮到姐姐下去,结果没多会儿也上来了,说没法洗,那两头猪把脖子都伸过了围栏杆,真捣乱。我只好承认是我不好。

饭后,廖姑娘忽然说请我们姐弟俩去喝酥油茶。很好奇广西怎么也有这个。我们收拾好就跟着廖姑娘走街串巷去了。转了七、八个弯,来到廖姑娘的外婆家。进门一看,一屋子的人,大都是年轻姑娘,加上外婆和另一位大婶。外婆六十出头,看上去很精神,也很慈祥,身子骨硬朗着呢。想起廖姑娘的妈妈,难不成过了四十开外,这里人就不再衰老了。

酥油茶不知为啥得名。我们接过外婆递来的茶,还没入口就觉得一阵清香,沁入心脾。外婆说她用菜油和猪油混合着新米慢炒,直到新米即将炒熟。加入当地的一种草,就分到十几个碗中。每个碗里再加入自制的茶叶(只能叫山茶),倒入滚烫的开水,即可品尝。我总结这个酥油茶只是个名称,实际是当地人的一种招待客人的好饮品。喝上了,就不能罢手。

喝了大约一盏茶时分,来的人越来越多。当中只有一位男性中年,带着眼镜,背着一把手风琴。廖姑娘过来开腔了,说按照当地人的风俗,喝了酥油茶,就要跟她们对歌。我和姐姐这才闹明白,这么多的人是来对歌的。男性中年是附近八里地外一个希望小学的校长,姓陈。陈校长将担任晚上对歌的风琴手。对歌两边的阵势太悬殊了,我们这边客人就我和姐姐两人,对方十一位花姑娘,最年轻的十五岁,年纪大的也就二十出头。旁边外婆和大婶帮着递茶送吃。为了让客人们热热身子,主人姑娘们先自己唱了一段,有唱有答的。校长看我俩准备好了,就开始了真正的对歌。按习俗,主人问唱,我们答唱。唱了一节后主人还会把她们的答复唱一遍。

十一位姑娘在陈校长的手风琴伴奏下缓缓唱来:
    什么造的风?
    什么造的雨?
    什么造的山?
   什么造的河?……

歌声曼妙,感觉真的比刘三姐电影里的还好听,更有韵味。不过,这一开篇的问题,我觉得不难,咱不是学物理的嘛。就领头开始了答唱:
   空气流动造的风;
   云中的冰水落下来造的雨;
   地壳运动造的山;
   山雪融化造的河。……
太不成调,我几乎成了朗诵,好在姐姐争气,和出了点儿自编旋律。主人姑娘们就像排练过一样,接着唱出了她们的答复:
   风爷爷造的风;
   雨奶奶造的雨;
   土地公公造的山;
   水母娘娘造的河。……
歌声依然舒缓、悠长、动人!同时,也让我觉得学物理的人是没法唱山歌了。对歌进行了大约半个小时后,大概主人们不想再难为我们,就用刘三姐里面的歌来问唱,这时我们倒是能真正的对唱上几段了,中学时代那十来遍刘三姐电影终没白看。

趁休息,我跟陈校长聊了起来。主要是当地孩子读书,和希望小学的情况。山里很穷,但人们的观念更让人发愁。家里一般都让孩子读完小学,但接着就该下地干活了。女孩子尤其如此,要让她们继续读书很困难。这个希望小学算好了,但也缺少师资、教材等。平安寨的孩子上学每天来回都走八里路。陈校长最头疼的事儿就是每学期都得挨家家访,希望父母能让孩子继续上学。经济好点儿的家长工作容易做。我就提议是否可以资助几个孩子上学。陈校长很高兴。马上如数家珍地说出这个村子和附近另一个村子目前共有四个女孩有可能。我答应如可能,就资助这四个孩子,每人每年四百元。校长兴奋中将其中三个孩子的家长不一会儿就请了来,简单的说了情况后,他们也都同意如果有资助,家里会继续让她们上学,争取读到初中毕业。

兴奋的我们,告别了乡亲和陈校长,跟着廖姑娘回到住处,就各自回房睡觉了。客房就在二层大厅的旁边一圈当中。主人隔出了四间木屋招待客人。我和姐姐各挑了一间入睡。盖的被子一定是从樟木箱里刚拿出来,满屋喷香,被子上绣着壮族的传统图案。床是新床,松木做的。躺下后觉得真的很舒服。也许是喝了太多的酥油茶,我这一宿到天亮一分钟都没睡着,半夜还起来开灯数数床边的蚂蚁,这好像是我们在二楼能找到的唯一的小生命。清晨五点刚过,村子里但闻鸡鸣声此起彼伏,我也就索性爬了起来。到大厅一看,姐姐和廖姑娘都已经起来在那里忙开了。姐姐也说她一点儿都没睡着,明白了。廖姑娘听说我爱吃糍粑,正忙着煮粥和做点儿新鲜糍粑。我自小爱烧火,就帮着看看火,烧烧柴。外面下着细雨,早上的拍照我也省了,大家围着炉灶闲聊也很开心。廖姑娘告诉我们,她今年二十岁,按当地风俗,女孩子二十一岁就必须出嫁,不然会被看不起的。问她是否准备好,她说实在是没办法的事儿。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她妈妈四十出头,外婆六十出头,应该都是二十岁左右出嫁的习俗吧,世代相传。过了会儿,廖姑娘的弟弟也起来了加入到我们的闲聊当中。廖小弟有两天假期,昨晚回来,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干,姐姐都帮他做了。廖小弟话不多,听我们说话,偶尔插上一句。看得出他很听姐姐的话。我们吃上早点后,廖姑娘自己又出去忙乎喂猪了。这时廖小弟忽然对我说:“大哥,你把我姐姐带走吧,让她跟着你好了。要不,姐姐就要嫁人了!”。说时两眼充满了渴望。我和姐姐听了一愣,不知说什么。只好说商量一下再回复。吃好早餐,我和姐姐再次去看看梯田和村子,细雨濛濛,炊烟盈盈,梯田上薄薄的雨烟,像轻纱。整个村子和这片山、这片地作伴,很久了。

和姐姐趁此商量了一下。姐姐在广州开有自己的工厂,有销售公司。她很想带廖姑娘回广州。觉得她虽然小学都没毕业,连最近的县城都没去过,但她天生很有灵性。做事干练,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齐有序。人也生得美丽大方,待人接物都很有分寸,周到而不过分。就像是一块未雕琢过的玉。她一定会成为姐姐的好帮手。但正是这样,我很反对带她出去。外面的世界不知道会把她一下子变成什么样子。最终,我们就这样答复了廖小弟和廖姑娘,没有带她走。

午饭后,我们在细雨中下山了。廖姑娘约了村里两位姐妹穿起了民族盛装,送我们到风雨桥头。她唯一的要求是要我帮她们在梯田头拍几张照片,寄给她。我和姐姐徐徐走在下山的石级上。我的膝盖已伤,也只能慢慢走。转弯前最后回头望了一眼,依稀只能看到廖姑娘头上的红头围。

再见了!?

后注:
1. 这次游桂林后曾写了游记发给世界各地的一些朋友,许多人看了后知道了龙脊和平安寨,有人陆续去那里游玩过。最后一个朋友去是 2006 年,说当年描述的情景已经找不到了。
2. 这次整理书信,发现原稿已丢失。应朋友之约,重写了这篇文章,以作纪念。
3. 四个资助的学生有三个按照约定读完了初中,没有人继续就读高中。另一位只读了初一。她们每个学期坚持给我寄学校成绩单,最后收到的信和成绩单是在 2002 年春。
4. 廖姑娘半年后就没了消息。虽有朋友提起,我后来几次到桂林,却再没回访过平安寨。

===

后记 – 同学评论
孤岛夕阴 11:15 PM
今日博客更新:【杨光】游子记:山歌唱起。“这时廖小弟忽然对我说:“大哥,你把我姐姐带走吧,让她跟着你好了。要不,姐姐就要嫁人了!”。说时两眼充满了渴望。” 点击:blog.sina.cn/pku8002

汤漪 11:22 PM
杨光,端峰:[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陈海平 11:59 PM
@汤漪 @杨光 @孤岛夕阴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Sticker] [Sticker] [Sticker]

—————  2014-3-8  —————

张宇恒 12:00 AM
@孤岛夕阴 @杨光 [ThumbsUp][ThumbsUp][Nuh-uh][OK][Peace]

朱阳 12:05 AM
[ThumbsUp]

汤漪 12:10 AM
杨光:聚会时来段对唱?刘三姐?

Baiweitao 12:24 AM
寻解梦:昨晚梦见同学聚会,刚开始是中学同学,跟他们开着玩笑,说他们穿的衣服很时尚,转眼就到了操场,又变成大学同学,正在打排球,踢足球,正同打排球的说你们怎么用气球当排球打,那边的足球已结束,二班四比五输给了一班,接着看到陈琦奋,拿着新球鞋过来,我还说,你就为这场球赛还买双新鞋,这时看到陈海平从球场里走出来,忍不住质问他第三天的体育活动怎么安排在第一天就开始了,我都不知道,他说,怪你没及时看通知,早就改了。

潘涛 12:28 AM
@杨光 ,像身临其境

cyn 12:35 AM
景美情真,让人神往,尤其那个山歌对唱尽显物理才子本色

Baiweitao 1:06 AM
更可笑的是,输球后,韩彪还嚷着喝酒喝酒,这时江晓松过来问,喝白酒还是红酒。

xdsu 1:11 AM
杨光,阳光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Baiweitao 2:42 AM
其实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只是你说红酒白酒匪夷所思,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喝过,无论是穷学生还是毕业后。

陈海平 2:53 AM

【何端峰】再接再力!《如梦令》再三首

同学诗人陈琦奋为我们的30年聚会写了《如梦令》,才女夏之明又续了两首,都备受同学称赞。这里我也附庸风雅,邯郸学步,按谱填词,且博大家一笑!

同学经年不见,
仍在梦中出现。
鸿雁无君信,
一晃竟三十年。
如箭,如箭,
心已燕园见面!

借问北飞孤雁,
能载几多思念。
塔影印春秋,
记否羞花笑脸。
湖岸,湖岸,
何觅青春无限!

物理学了多少,
脑袋敲开难找。
忆同学当年,
中外古今一笑!
争报,争报,
相约七月四号!

===

后记 – 同学评论

孤岛夕阴 9:46 PM
今日博客更新:【何端峰】再接再力!《如梦令》再三首。blog.sina.cn/pku8002

陈雍 9:57 PM
@何端峰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孤岛夕阴 10:00 PM
@陈雍 班门弄斧,不好意思。[Awkward]

陈雍 10:04 PM
@何端峰 诗词这玩艺儿,只要自个儿拨弄觉得开心就好。

陈雍 10:08 PM
复杂事情简单做,就是专家;简单事情重复做,便是行家。[Smile]

孤岛夕阴 10:09 PM
是啊,活到老学到老!

陈雍 10:11 PM
入佛门,六根未尽。闯商海,狼性不足。我该何从?

孤岛夕阴 10:14 PM
脚踩两只船啦!佛祖见多识广,应该可以原谅你!

汤漪 10:15 PM
@何端峰 [ThumbsUp][ThumbsUp][ThumbsUp]

陈雍 10:22 PM
最怀念的是,332车公交、长征饭店、五四操场、二教。

张宇恒 10:24 PM
@陈雍 你去当作家吧: http://m.baidu.com/from=844b/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0,sz@1320_1001%2Cta@iphone_2_4.0_3_534/baiduid=C065E7E6D3B3F3A8A73A8DC197EEE8D2/w=0_10_王朔+%E4��点正�%BB�没有/t=iphone/l=3/tc?ref=www_iphone&lid=8230065236872207065&order=1&vit=osres&tj=www_normal_1_0_10&m=8&srd=1&cltj=cloud_title&dict=20&sec=36627&di=f121175f47cb800d&bdenc=1&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EQGG_yFBQG0b95qshbWxBdJeXzmqAp7FIkfut7aLfgoDlnSb_HhunMy

陈雍 10:28 PM
@张宇恒 收藏了。慢慢品。王朔有句名言:我是流氓我怕谁?